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我在使用電腦方面有一些習慣上的改變,主要如下:
關於瀏覽器#
Edge 瀏覽器開啟垂直標籤頁並隱藏標題欄。這樣帶來的結果是縱向工作區域更大,橫向只多了一小節(垂直標籤頁設定自動隱藏標題,滑鼠指向後彈出),對我而言是一種更舒服的瀏覽器使用體驗。前期開始會有些不習慣,總想著往標題欄找標籤,後面習慣後,看到左側的圖標也能很快分辨出想去的標籤。
說到標籤頁從完整標題變成僅圖標,也是受到 Windows 11 的影響。Windows 11 強制合併任務欄,過去二十多年的使用習慣都是開著從不合併,由此我能最快速度找到已經打開的程式,直到 Windows 10 都手動設定永不合併。Windows 11 強制合併讓我很不悅,也沒有簡易方法可以修改,只能適應。現在仍然沒有完全適應,不過僅顯示圖標已經不太影響我的日常使用,也就習慣了。
設定垂直標籤頁後還有一個好處,頁面最頂就是 URL,不存在標題欄,干擾項瞬間減到最少。Edge 111 甚至增加了分屏視窗,可以左右側同時顯示兩個標籤頁的內容。
關於文本編輯器#
我的預設純文本編輯器一直都是 Windows 預設記事本,簡約、穩定,極簡設計。後來我裝上了 Notepad--
,使用它的起因純粹出於開發者 README 中的一段話:
我們的目標是要進行文本編輯類軟體的國產可替代,重點在國產 Uos/Linux 系統、Mac 系統上發展。
一個支援 windows/linux/mac 的文本編輯器,目標是要國產替換同類軟體,來自中國。
對比其它競品 Notepad 類軟體而言,我們的優勢是可以跨平台,支援 linux mac 操作系統。
鑒於某些 Notepad 競品作者的不當言論,Notepad-- 的意義在於:減少一點錯誤言論,減少一點自以為是。
槍口直指 Notepad++ 的政治言論和傲慢態度。起初安裝 Notepad-- 是為了支持順便替代預設記事本,然而這段時間使用下來,我發現這是一個比想像中強大的文本編輯器。
- 支援多標籤。這個功能 Windows 預設記事本也支援了(11.2302.16.0),不過 Notepad-- 的標籤頁用起來手感總是更加舒適的。
- 支援緩存內容。有時我不會手動儲存某個標籤頁或者儲存到合適的位置,關閉軟體後也沒有提示,後來發現再次打開會把之前沒有儲存的或者已經打開的標籤頁原封不動重新打開。這一點必須給好評,我相信其他文本編輯器也有這個功能。
- 預設開啟行號和高亮當前行。這個功能沒用之前覺得沒什麼,用過之後發現少了這兩樣總感覺不是一個完整的編輯器。
- 編程語言語法高亮。我原本用不上這個功能,但是最近學習編程,查看源代碼的機會也越來越多,這個功能就顯得非常關鍵了。
- 支援對不同語言設定不同字體。這一點也很香,我英文喜歡用 Consolas,中文用微软雅黑,這樣下來的純文本非常好看。如果未來能支援行間距和字間距的設定就更好了。
除此之外還有暫時用不上的功能,比如文件對比高亮、行編輯和列塊模式等。最近版本號來到了 2.0,希望 Notepad-- 越來越好!
關於輸入法#
在微軟官方輸入法的基礎上增加了 RIME 小狼毫輸入法。以前簡短使用過,後來再次安裝時花了點時間配置,目前的方案是小鶴雙拼、豎排候選詞和黑白配色。
相比微軟輸入法更好的地方:
- 超高自由度,想怎麼配置就怎麼配置,隨心所欲。
- 開源免費,有一個比較固定的社區,由此帶來豐富的配置方案、皮膚和詞庫。開發者文學氣息濃厚,即使不用這個軟體,讀他寫的文字也如沐春風。
- 穩定性似乎比微軟輸入法更好。在使用微軟輸入法時,偶爾會碰見輸入法卡死或失控的情況(在微信中尤甚,我懷疑是微信太垃圾的原因),而使用小狼毫以來基本沒有卡頓過。
- 因為軟體本身的氣質和美感帶來強烈的打字快感。這個屬於玄學部分了,僅適用於我本人。
當然也有一些問題我至今還沒有去解決,例如輸入頓號會出現候選符號,而我只是想直接上屏該符號;雙拼模式下似乎不能縮寫選詞,例如我打什麼時習慣輸入 um 然後出現這個詞,在小狼毫需要輸入 ufme 完整的雙拼符號才能出現這個詞。將來我會解決掉這兩個問題。
關於記錄#
使用 TiddlyWiki 的時間越來越長,也越來越發覺這個軟體的美。目前它是我的主力筆記軟體,日常筆記、工作日誌還是個人維基都建立在 TiddlyWiki 之上,部落格依然是現在這個 WordPress 引擎。也有考慮過使用 TiddlyWiki 建立部落格,不過那樣一來就非常不方便留評論交流了。
以前重度用過的 Obsidian,Trilium Notes 以及更早的印象筆記早起棄之不用。Notion 只在偶爾的場景下會用上。在電腦上的記錄大抵分為這幾個使用場景:工作、學習、生活,都由 TiddlyWiki 完成。上面提到的 Notepad-- 用來記錄臨時草稿和筆記,寫一個小短文或者寫程式碼會用上。
電腦裡的開源系越來越多,我會慢慢成為一個活躍的開源運動支持者。現在還有不少軟體離不開大公司的閉源專案,例如 Windows 以及依賴於此的 Office 系列和 OneDrive,國內幾個大廠的必要軟體例如微信 QQ 釘釘等。短期內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我也無法讓所有軟體都使用開源。這個問題國內的一些開源社區和企業已經在著手解決,例如 Deepin,UOS 或者 Ukylin 等(部分國產發行版有著不少黑歷史,不過據我了解,這個現象已經減少甚多)已經 Ubuntu,Fedora,Debian 等經典發行版都是優秀選項。